- 规格参数
- 产品介绍
- 售后保障
- 常见问题
《太极拳势图解》具有四项第一,是研究杨家太极拳的首要著作。《太极拳势图解》是我国最早的太极拳教材。有些学者认为“《太极拳势图解》其拳势为杨健侯所授,计74势,每一拳势都有图解,从中可以了解杨健侯拳势和练法应用”,而从《太极拳势图解》动作示意图分析,《太极拳势图解》中的拳架,是依照杨澄甫早期拳架为模板手工绘制而成的。总之,《太极拳势图解》的架式是研究杨家太极拳的重要资料,也是本次校注的重点。
名人推荐
教育三纲,体育特重。康强其身,智德可用。
——蔡元培
许君禹生,于各术靡不通晓,而尤精太极一门,一鮕曾入其社,为特别社员,时时承许君教益。一日出所著《太极拳图说》见示,余审阅一过。以科学分析之眼光,发明其先后疾徐之序,而为国以表之。
——张一麟
禹生同学、治斯道垂三十年,更能博通内外诸家,识其精义,因强其著书,以饷同志。详其动作,志其应用,而于推手法尤为重视。三易稿而后书成,名之曰《太极拳势图解》。读者苟能悉心体会,豁然贯通,着既熟矣,更习推手,以求懂劲,自不难阶及神明。
——杨敞
作者简介
许禹生(1878—1945年),武术教育家,字靇厚,北京市人,原籍山东省济南市。许禹生出生于武术世家,6岁起,习练查拳、潭腿等拳术,后拜师河北沧州的刘德宽先生学六合门拳械等。
许禹生在与各派武术行家的交流中,广泛了解了武术各门各派的长处,特别是见识到了太极拳家杨健侯先生的技艺真谛,并拜其为师。经年累月的武术实践为他日后创办武术团体奠定了基础。1912年底,许禹生邀请郭秋坪、钟一峰、岑履信、关伯益、金湘甫、延曼生等武术名家创办了北京体育研究社,后改称为北平体育研究社。
唐才良,1944年生于上海。1956年,学八段锦及初级拳技。1962年,由其父指导学太极拳。1975-1976年,两次参加县体委举办的太极拳培训。1981年,向傅钟文老师学85式太极拳。2011年,经著名太极拳活动家翟金录引荐,拜杨澄甫之子杨振国为师,专心研究杨氏太极拳。
热爱太极拳,求真务实,常在太极拳史领域发表评论,在《中华武术》《武魂》《搏击》《武当》等报刊杂志发表了近百篇太极拳论文。其中一些文章得到杂志主编的好评,被特设专栏介绍。2015年,整理出版了《顾留馨日记——太极拳史解密二编》。
目录
上编
第一章绪言
第二章太极拳之意义
第三章十三式名称之由来(附八方图、五步图)
第四章太极拳合于易象之点(附太极图、衍易图)
第五章太极拳之流派
第六章《太极拳经》详注
下编
第一章太极拳路之顺序及运动部位图(附说明)
第二章太极拳各势图解
第三章论太极拳推手术
第四章推手术八法释名
第五章太极拳应用推手术
第一节太极拳之桩步
第二节单搭手法
第三节双搭手法
第四节单手平圆推揉法
第五节扌履按推手法
第六节单手立圆推手法
第七节扌履挤推手法
第八节单压推手法
第九节压腕按肘推手法
第十节四正推手法
第十一节四隅推手法
跋
后记
今年盛暑,笔者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委托,校注许禹生编著的《太极拳势图解》,现校注基本完工。忙里得闲翻看了网络上的一些文章,看到有人提出:“太极拳能不能打(技击)”的问题,也看到有人说“杨澄甫编了一套养生套路卖给了民国”的话。此话当然是调侃杨澄甫的拳架无非是老头老太用作晨练的养生操,无任何技击功能可言,当然也就不能打了。这样的话倒也博了不少人的眼球,但此话究竟有没有道理?我以为这是佛头着粪,唐突古人。
杨澄甫曾向武汇川表示,功夫有不及祖父、伯父、父亲的地方,但对拳架的修改花了一番心思,自己很满意。(见1955年12月10日顾留馨写给唐豪的信)
一、从《太极拳势图解》到《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十多年,可以看出杨澄甫为适应时代需要,让大众能更好学习太极拳,以达到强身健体、振兴中华的目的,把杨家拳架中原有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做了简化,动作开展,不仅舒适,也便于普及。从对《太极拳势图解》的校注中可以看到,杨公的简化拳式动作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既不是随意将动作作增减堆砌,也不是简单地画圆放大。杨澄甫的拳架是在实践中,经过默识揣摩,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而成的,其中融入了不少文化精英的智慧。杨澄甫架结构严谨,转换自如,庄重柔和,舒展大方,雅俗共赏,不仅提高了观赏性,而且舒展筋骨、畅通血脉,更能协调人体功能,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在民国时期,单就健身养生而言,太极拳尤其是杨澄甫架太极拳确实是一枝独秀,无出其右的。
二、如果将杨澄甫拳架只看作养生的架子,那是天大的误会,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拳架是“指月之手”,杨澄甫的拳架 ,圆满紧凑,是防身与健身的完美结合及良好手段。尤其是《太极拳体用全书》,突出了每一动作的防身技击作用。比如杨公用“十字手”这个简单的动作,就一下子把多人发了出去,说明这套拳完全是能打的。杨公晚年南下广州教拳,曾昭然问他问题(比如栽锤的拳背向外或是向右),杨公都是从技击的角度作解释的。这不仅有利于动作的规整,也强化了学员的防身技击意识。民国年期,跟杨澄甫学拳的学生,不乏全国的武术高手,如武汇川、田兆麟、褚桂亭、董英杰等许多太极拳师,也都证明杨公的拳架是出得了武术高手的。
三、清末庚子之变后,中国武术跌入谷低,面临覆灭的危险。民国初期,在革命志士和文化精英们的提倡下,传统武术才重整旗鼓。武术为了与西方体育争一席之地,策略上着重强调其健身作用,如致柔拳社的招生广告,就是宣传太极拳可以健身甚至大有医治百病的功效。1925年陈微明整理的《太极拳术》,记录的尽是拳式,这方便了学员学习动作,而对技击未作展开。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视技击为“末技”,为动作而动作、为养生而养生的倾向,以致有些人认为杨澄甫的架子就是养生架,出现了大、小拳架与文、武太极之争。其实,“太极拳法,乃是身心兼修的武术,为国术之最上乘,惟是传授分歧,渐致讹误,不克收强种救国之效。”一些文人也借三丰之口言道:“予及此传于武事,然不可以末技视,必当以武事修身传之也。”王新午在《太极拳阐宗》中说:“太极拳向无文武之分,做专讲修养与专讲应用殊途后,始创文武两派之称。皆有所偏,失太极拳之真义。至于大小架子之称,本属一途,强分为两。按拳经云:‘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开展之意,谓舒畅筋骨,流通血脉。练时放大姿势,先由健康之途着手,以期渐近自然,即所称大架子也。姿势舒展通畅,身体自健,然后就原式缩收紧凑,渐至绵密,研磨应用方法,加入内劲,先求着熟,后求懂劲。姿势虽渐缩小,用意则渐渐增多,此为次弟进功之步骤与方法。而妄分大小,截成两派,是真戕贼太极拳术,任意断鹤续凫,徒事无识之纷争,为私人标榜之借口,甚为识者所窃笑。按之太极拳,原本易理脱胎而成,包罗万有,极宇宙事物之变,而不能逾共范围,岂复能以文武大小自限,适彰其偏陋,而昧于本源,深可概惜。”
1930年左右,或受杭州游艺会影响,或受时局影响(战争阴霾笼罩着中国大地),武术的“钟摆”,又摆回了技击一边。1931年《太极拳使用法》、1934年《太极拳体用全书》,杨公在描述动作时,首先假设了技击情景,通过技击的应用来介绍动作,使动作更科学合理,也使学员有了初步的“用意”。王新午说:“学者姿势正确之后,应量其程度,渐次告以各势对敌应用之法,以相当之时期,逐次讲解完毕。则学者之姿势,进而为有意识之锻炼,此学者进功初步也。盖练习太极拳徒能做姿势之运动,不明应用之方,亦毫无功夫之可言也。故必明习应用,练时贯以意识,斯为下功之初步。”杨公强调了以技击意识来规范动作,以逐渐习练出真正的太极功夫来,使这套拳架既能技击防身,又能达到健身养性的良好效果。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蔡元培赞誉杨澄甫先生的太极拳:“可以御敌,可以卫生,愿以此百利而无一害之国粹,为四百兆同胞之典型。”
所以,杨澄甫架太极拳的演变过程,是继承太极拳传统与适应时代需求的结合过程,是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延续和发展的典范。
四、然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又以为热兵器时代武术无用,于是开始大反“技击论”,在“破旧立新”的口号下,丢弃了武术的传统文化,将武术改造成养生操。随着“24式简化太极拳”等规定套路的推行,武术只剩下一堆肢体动作,已毫无技击与应用可言。原本太极拳的训练方式,除了套路外,还包含单式行功、抖杆、器械、推手、散打等一系列训练手段,而在普及推广的过程中,除了套路还是套路,武术传统文化被割裂,太极拳也终于由武术蜕变为“舞术”,成为老人们的晨练养生体操。练习者们也不把太极拳当作武术,而是当作养生术,每天只是用来活动活动手脚而已。武术本是用工夫(时间)换功夫的,前辈早就指出:“勤于锻炼者,一日必有四五小时不息之用功,尚需以意志贯注之,非若一般学者惟晨间片刻之运动,尚彼此借为谈话之时间,其终无成也必矣”;“今人多偏重健身与应用,已失古人最高原则。就健身而言,不论何种拳法及运动法,习之皆有效,而入歧途者,亦足致病。”而现在习练太极拳的人们,缺少明师指点,缺乏训练手段,也不刻苦锻炼基本功,却奢望太极拳能以技击打人,正好比地基尚未挖好,就想住进楼阁中。
不管怎样争论,杨公澄甫的拳架,诚如唐豪评价:“杨氏十三势大架和推手做出的贡献最多,开展面最广。”“这是太极拳得有今天那样发展的里程碑。”叶大密先生也赞美杨氏太极拳:“杨澄甫老师的拳架大气磅礴,且简约而深奥,像是四书五经。”
唐才良丙申盛夏
文摘
1912年12月,在教育界知识精英的支持下,许禹生集合有识之士发起创办了中国最早具有现代意识的武术团体——北京体育研究社,呼吁、宣传中国旧有体育“康强其身,智德可用”的作用,推广武术。
许禹生创办的北京体育研究社,从教育入手,一改国人重文轻武的观念,多次向教育部提案,力推武术进入学校,为武术振兴开创良好的氛围。他吸收西方教育之长,改进武术领域落后的小农经济教育方式。他附设体育讲习所,建立现代理念的体育学校,创办武术杂志,兴武术研究之风,成为以后国家设立国术馆的范本。
许禹生创办的《体育季刊》杂志,出版《太拳势图解》等武术教材,倡导吸收现代科学知识,探索研究武术的真谛,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改变旧有武术有术无学的状况,开中国武术研究之先河,兴时代风尚。他在宣扬武术健身作用的同时,强调“锻炼身体,能使全体内外身心二者平均发育为最良好之运动法”,使武术从单一拳脚技能,成为既能强身健体又可修身养性的文化,使武术以新的面貌崛起。
许禹生在中国武术处于弃旧图新的历史关头,破除狭隘门派观念,推进中国武术教育和研究改革,开我国武术挖掘、整理、推广之先河。
评价一位武术家,人们往往着眼于他个人的武艺如何高强,而很少关注他对社会的影响。评价许禹生,我们还是应该着重看他对中国武术做出了什么贡献、在武术史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一)许禹生生平
许禹生(1878—1945年),字靇厚,北京市人,原籍山东省济南市。许禹生出生于武术世家,6岁起,习练查拳、潭腿等拳术,20岁那年,拜师河北沧州的刘德宽先生,学六合门拳械与奇门兵器“吕布方天画时戟”。24岁那年,与山东一位赵姓查拳名家交手,三胜二负,自此声名鹊起。许禹生在与各派武术行家的交流中,广泛了解了武术各门各派的长处,特别是见识到了太极拳家杨健侯技艺的真谛,并拜杨健侯先生为师。经年累月的武术实践为他日后创办武术团体奠定了基础。
1912年底,许禹生邀请郭秋坪、钟一峰、岑履信、关伯益、金湘甫、延曼生等武术名家创办了北京体育研究社(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北京改称北平,北京体育研究社也随之改称为北平体育研究社)。更得佟旭初、吴彦卿、治鹤清、于子敬、王模山、章联甫、祝荫亭、刘芸生、伊见思、钟受臣、赵静怀、陈筱庄、维效先、王鹤龄、赵绍庭、梁载之、郭志云、郭幼宜等人之赞助。研究社所标宗旨:“系以提倡尚武精神,养成健全国民,并专事研究中国旧有武术,使成系统,不含宗教及政党性质。”体育研究社以“普及武术运动、研究武术理论和拳史、培养武术人才、达到强民报国”。社长由市长兼任,许禹生任副社长,赵鑫州、吴鉴泉等分别任少林、太极类总教习,同时,还广招贤达,聘得在北平寄身的冀、鲁、豫、甘、陕等省的各门派拳师20余人任武术教习。
研究社在其印发的《告北京各高中学校校方书》的布告中说:武术为吾国的特有技术,古人用防身御敌,如今则可强国强种。观近年来外籍强人诸如日、俄等国之武士或大力士,欺吾国之民众,尤辱吾之武术圈内人士,大谈“东亚病夫”之言论。鉴此特告示国民并学子,报学吾国之武艺,以便日后报效国家,等等。布告公布后,反响十分强烈,有40多所大、中学校先后向北京体育研究社发出了邀请,要求派教习前去传授武术。
京师各校渐向该社聘请教员教授武术,一时形成北京各校延聘武术教师的风气。1916年,又由许禹生倡导,作为北京体育研究社的附设机构成立了北京体育讲习所,许禹生除亲自授课外,还延聘吴鉴泉、杨健侯、杨少侯、杨澄甫、孙禄堂、刘恩绶、张忠元、佟连吉、姜登撰、纪子修、刘彩臣等任教。北京体育讲习所始终遵循“以培养大、中、小学校学生之武术师资力量为准绳”,训练科目分为拳法(徒手与器械)、武术理论两大类,讲述的内容有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北派少林拳、八卦掌、形意拳、六合八法拳、岳式连拳,包括擒拿格斗诸术。一时间,北平城武风骤起,清早、傍晚甚至课间,都可以见到学子们舞刀弄棒的身影。
北京体育研究社教学以“普及武术运动、研究武术理论和拳史、培养武术人材、达到强民报国”为宗旨,广泛征集(收购)国术秘本,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在机构设置中,设有“研究部”,由王丕谟主任等10人组成;“编译部”有主任杨敞等11人,后增至23人,专职从事编写教材、研究体育与武术理论、创办理论研究刊物《体育季刊》等事项。教学研究课目有体育原理、武术理论、体操理论、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伦理学、国文、音乐、图画、军事学、国技、新式兵操、童子军、体操、演技、球术、田径等。1917年1月“开会筹备编辑书志事宜”,1918年2月《体育季刊》第一期出版;9月第二期出版。1920年4月,第三期出版;1921年6月第四期出版。在成立北京国术馆后,还办了《体育月刊》。
许禹生领导的体育研究社创办了体育杂志《体育季刊》,这在武术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以为不普及而未周知也,同人等思有以传播之,集成书册,定名曰:体育季刊,出书公诸海内,莘莘学子,衮衮名公群提倡而光大之庶,尚武精神振遍神州矣。以体育而出季刊,诚为创举,特其用意,亦非无见。……”
对于“组织教师编写武术讲义,说明运动原理,用科学的眼光唤起学生对武术的重视与兴趣”,许禹生以身作则,亲自动手整理编写《太极拳势图解》《少林十二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第五路)》等著作,并在《体育季刊》上发表了“提倡拳术应保持其固有之真精神说”等许多论文,还发表“中国武术史略”“拳术教练法”“罗汉行功法”“太极拳单式练习法”“少林十二式”“神禹剑”等研究文章。当年《体育季刊》这样的研究性刊物可以说是开天辟地,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许禹生办刊物编教材改良武术有其深刻的历史意义,诚如校董张春霆先生训词:“适许校长云,研究武术除练习技能外,更须加以学理之讨论,是诚提倡武术之第一要点。惟以前多由口传,著述极少,欲就书本研究,实有未能,现在书籍既有多种出版,可供参考,则神秘之说,不攻自破,再无误会可言。今诸君已毕业,尚宜多加研究,从事著述,将来体育革命,武术未始非重要之工具也。诸君离校后,出膺教职,一方为教人,一方为宣传,须使人人皆知研究武术利益之所在,及其重要之关系。”“以前视武术为神秘的,可意会不可言传,且加以神仙之误会,以故不能通用于普通人士,此宜改良者一;第二,中国旧有研究武术者,胸中甚为狭隘,是己非人,且好争斗,胜则自雄,败则报复,此由一般小说及乡间人士之举动。”这对推动武术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又如,“1922年2月,开教员会议商筹改良教授方法。9月开第九次评议会夏期体育讲习会,会员请求设立小学体育研究会,当大体通过并推定专员研究办法。同月附设小学体育研究会成立,武术练习班开班。”从这些摘录也可看出北京研究社的研究风气和他们对武术教育的贡献。
许禹生编著的《太极拳势图解》,影响尤其大,一时洛阳纸贵,一版再版。当年不少著名人士对他和《太极拳势图解》作了评价,简要摘录如下,供读者参考:“许先生对于太极拳术进行认真研究已经有很多年头,因为看到有志之士缺乏进一步深造的桥梁,就根据他的心得,写成《太极拳势图解》一书,印行于世。”《太极拳法阐宗》沧江钓徒序:“我国国术之妙,首推太极拳,贤愚所共知。而首倡国术救国者,厥惟太极拳宗师许禹生、吴鉴泉诸先生。”蔡元培题:“手此一编,病夫无恐。”
杨敞序:“禹生同学治斯道垂三十年,更能博通内外诸家,识其精义。因强其著书,以饷同志。详其动作,志其应用,而于推手法尤为重视。三易稿而后书成,名之曰《太极拳势图解》。……此禹生之所志也。沧海横流,万方多难。明达之士,多逃于释老以自晦。其亦有闻风兴起,由艺而进于道者乎?是书或亦津梁之一也。”
山西王华说:“我国武术,为世界冠。代有名家,苦无专书。……道湮没而不彰,人欲学而无从,吁可叹已。古燕许禹生先生,……于体育著述已行世者数十种,而《太极拳势图解》一书,尤脍炙人口。”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打印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点击右上角的“修改订单”即可,若没有修改订单按钮,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精武会的联系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精武会的在线客服人员,或至电0371-60238153。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茶立购客服。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正常维修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30 日内为您处理完成。
售后服务电话:15303837123
品牌官方网站:http://www.jingwuhui.com
本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精武会在线商城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